2021年3月,科技部正式复函湖南省人民政府,支持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(以下简称“试验区”)。同年7月,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了《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)》,提出了“引进培育10个以上行业顶尖人才团队、500名高端研发和技术人才,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2万人以上”的具体目标。长沙正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路子,以期解决试验区建设中高端人才短缺、融合型职业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。
2022年4月,湖南省科技厅制定《“三尖”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(2022-2025)》,以培养、引进、使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,形成培引并重、梯次合理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体系。“三尖创新人才工程”重点支持三类高层次人才:战略科学家(顶尖)、科技领军人才(拔尖)、青年科技人才(荷尖)。每年培养引进3名左右战略科学家和3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,发掘培育300名左右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青年科技人才。对本省紧缺急需、又不能全职来湘的“顶尖”、“拔尖”等高层次人才,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支持。
日前,长沙发布了《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(试行)》,即长沙市人才政策“升级版45条”。“升级版45条”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、创新树培产业帅才、广泛集聚青年俊才、培育壮大技能匠才、加强创新创业支持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七个方面,提出了45个政策点,全力攀高、扩面、提标、突破,含金量更高、普惠面更广、突破性更大,操作性更强,是长沙建设试验区的有力人才政策后盾。
长沙将加大面向试验区人工智能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,建成相对合理的高端、中端、终端人才梯度结构。重点支持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学科专业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学院,培养高层次研究、技术与产业人才。加大产教融合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建设一批园区、企业、高校共建的产教融合基地。以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所需,有目的地持续引进全球高端人才落地长沙。
二、千博万硕,聚焦高才。
长沙高新区作为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三大聚集区之一,创新性的启动实施了“千博万硕”人才引进工程,聚焦引进重点产业博士1000名以上,硕士10000名以上。针对重点产业博士提供最高60万元生活补贴、10万元购房补贴、100万元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,对顶尖人才领衔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。2022年一季度共引进北大、清华等知名院校111名博士,其中人工智能人才85人。并与高校、企业、人力资源机构联合开展“千博万硕工程进高校”、“博硕人才麓谷行”等招才引智活动,构建合作引才新模式。
三、产教融合,培育专才。
如何充分利用政策红利,在人工智能这样人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领域开展人才的引育?是长沙市科技局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。6月27日,长沙市科技局联合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组织湖南科技职业学院、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及十余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,开始探索、实践人工智能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。后期将联合设有人工智能专业的职业院校,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:
1、加强企业、学校、平台和政府职能部门交流互通,形成人工智能职业人才培育合力。企业和学校互联互通,互为讲师,企业发挥技术和应用优势,学校发挥理论优势,以产业为导向,有的放矢地培育人才。
2、形成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体系。校企联合,针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所存在的问题,以实际应用为导向,共同制定和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,调整课程体系和师资体系,形成产教融合的联合培养体系。
3、采用项目机制,定向培养储备人才。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参加企业具体项目的机会,在实战中培养实实在在的动手能力,毕业即可以直接入职企业,学校提升就业率,企业获得可用之才,加大产业对人才的充分吸收,达成多赢。
4、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,与高校、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广泛、深入合作,建立人工智能职业人才实训基地,孵化人工智能职业人才,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动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